今日房县网讯 为如期实现整镇高质量脱贫出列目标,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化龙堰镇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大力推进“3115”产业工程,发展集中连片产业基地和到户产业,确保群众能脱贫、脱真贫、真脱贫。
县融媒体中心扶贫工作队驻化龙堰镇李堰村以来,坚持多措并举,大力帮助驻点村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3号,李堰村组织40多名村民把县融媒体中心投资十几万元从山东临沂购买的8000多棵冬蜜桃栽植到地里,助力村集体经济。
2018年李堰村大力发展6大产业,养鸡一万多只、养羊200多只、养猪300多头,核桃基地850亩,铁扫帚200多亩、冬桃基地200多亩。
高桥村大力发展黄桃、雪梨等十几种果树,流转土地400余亩发展产业,按照“企业+农户”模式,企业经营、群众入股、收益分红,确保群众能增收、可脱贫。
高川村由党支部成立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横式,流转土地建设经营,种植辽核一号、日本清香系列核桃,今年进入初果期,每亩可产干果60斤,收入600元;为增产增效,林下套种了芍药 油葵,亩收益3000元以上,达到长期收益靠核桃,中期收入有药材,短期收益有油葵,实现了土地利用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渭沟、作峪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由党员牵头成立劳务队,负贵基地耕种、管理群众通过“三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现金入股分红金)模式,实现增收;流转渭沟作峪两村土地2000余亩,基本形成山顶花椒芍药园,山下虎杖园,山腰养殖场,林边养蜂园的立体格局,实现以短养长,畜禽粪便就近利用的立体循环发展模式,基本实现两村土地面积产业全覆盖。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户均可增收2000上。
集中连片成规模。2019年,化龙堰镇着力在扩大产业规模上下功夫,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将“果蔬”、“药材”、“油料”作为产业发展的三张名片,以更优惠的土地价格、更灵活的发展方式、更全面的组织保障,积极新招引规模市场主体超过4家,十堰盈天农业科技在化龙新发展高标准蔬菜基地500亩、代民花椒新发展立体套种芍药2000亩,力争全镇集中连片产业实现“3个1万亩”暨果蔬产业1万亩、药材产业1万亩、油料产业1万亩,确保全镇产业有规模、有形象、有实效。
产业到户谋增收。坚持把到户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结合每户的实际情况,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酿则酿,量身定做产业发展路径,村村皆建有养鸡孵化车间,现有养鸡孵化车间16个,鸡苗5万只,同时与武当农夫、景和果园以及志波养猪等市场主体合作,按照统一鸡苗(猪苗、树苗)、统一指导、统一收购、分散养殖(种植)的“三统一分”模式,每个贫困户可达到户均2头猪、4株经果树、50只鸡,同时大力深化“三金”链接模式、发展家庭酿酒,确保每户群众有事做、能增收,全年除务工收入外,每年产业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
化龙堰镇在脱贫攻坚战中以三个万亩产业基地为依托,以户均收入一点五万元为目标,把贫困户链接到产业基地中,让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例如养殖产业2加一百加x模式,我们的养殖户除了说是养猪两头养鸡一百只之外还有其他的养殖及蔬果种植;产业基地三金链接模式,以土地扭转租金,现金入股股金,在基地务工的薪金的三金模式;以及蔬果种植租赁模式,合作社建好蔬果大棚由贫困户扭转两亩大棚能够户均增收1.5元。
目前,化龙堰镇发展果蔬产业3000亩、药材产业5000亩、油料产业1500亩,渭沟、作峪、上湾、高桥、汪家河等八个村基本实现产业基地面积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