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 张然 赵先华 郑吉成 报道:房县红塔镇五龙村地处县城北3公里处,305省道穿境而过。全村465户,1675人。这里人口密集,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5年前,在高枧片区十个村里被公认为“是非之地”。如今,这里邻里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百姓安全感、幸福指数与日俱增。秘诀在哪里?五龙村党支部书记郭中强揭开了其中的秘密:近几年来,全村开展六个“面对面”活动,实现了该村秩序好、发案少、群众满意的目标。特别是在十九大期间实现了“零”上访。
贯彻会议,村干部同百姓面对面宣讲国家法律、政策。税费取消后,村干部的职能发生了巨大改变,肩负着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落脚点在村干部,但为什么现在农村矛盾比以前多、甚至还尖锐,上任当村支书不久的郭中强琢磨着:是我们会议比以前开的少了,政策被我们干部贪污了!掌握存在的问题后,无论什么工作五龙村“两委“干部首先就是面对面同群众召开会议,讲清、讲明政策,让百姓入心入脑。
互相尊重,村内重大事务村干部面对面同百姓商量。五龙村也属集体经济脆弱村,民生项目想“一口气“给百姓落实到位是不可能的,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年实施。比如:五龙村有6个组,而硬化的道路总长有10多公里,先从哪个组修,后从哪个组修?处理不好,百姓就有矛盾。于是村“两委”干部除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外,找组内有威信的家庭人员商量,取得他们的理解,再组织实施。这样避免矛盾,同时还赢得了百姓支持,实现了“双赢”。目前,村内所有公路已全部硬化。
不遮不掩,财务收支面对面给群众公开。五龙村财务支出除每张发票均有民主理财小组签字盖章认可外,每个季度还召开一次全村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公布收支情况,群众对有疑义的开支发票,群众可当面查阅,干部面对面解释。这一举措,大大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怀疑,干群之间的信任感大大增强。
公平公正,解决纠纷面对面在群众中进行。村干部面对矛盾双方的当事人总有一方不是亲就是戚,有时同属一亲戚还得分亲疏。为了消除彼此之间隔阂,参与调解主持人由矛盾纠纷当事人选定,村“两委”不做硬性指定。同时,针对复杂矛盾纠纷,村“两委”采取邀请在村内居住的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参加,进行听证。这一创新化解方式,大大提高了信访矛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同时,更体现了矛盾纠纷处理意见的公平公正性,有效地实现了矛盾不出村,问题不上行目标。
提高自治水平,村规民约面对面制订。为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五龙村在制定村规民约时,广泛争取百姓意见,逐条逐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制定过程中分组召开群众会议形成讨论稿,然后召开全村党员、群众代表会表决定稿,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基础,制订出了五龙村“小宪法”。该村规民约由群众自定,所以大家能够自觉遵守。
树起正能量,群众积极参加“十星级文明农户”面对面评选活动。今年,五龙村按照“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条件,下发到每家每户,按照条件,首先由每户自查评选,然后进行院落会议无记名评选,最后由村“两委”审定,全村评选出“十星级文明农户”372户,占全村465户的80%,“九星级文明农户”60户,占13%,“八星级文明农户”占7%。通过评选,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五龙村呈现在群众中间。
五龙村自开展“面对面”活动以来,召开各类大小会议110余场次,商量村内重大事务20余件,利用驻在村内的县、镇两级人大代表解决疑难纠纷8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解答各类政策法律咨询150余人次,避免发生民转刑案件4起,避免群体性上访7起,民间纠纷调处率及成功率均达到100%,近5年来实现赴市、省、进京“零”非访。“面对面”活动切实发挥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