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五个结合”建设校园文化-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城关镇“五个结合”建设校园文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3日

今日房县网讯  通讯员郑云平报道:为增强育人效果,打造特色校园,房县城关镇中小学校立足本校实际,挖掘学校文化主题,明确办学理念,通过“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五个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特色发展之路。

挖掘观念文化,明确办学思路。为使学校的育人目标更加明确,全镇中小学立足校情,把本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办学目标进行提炼,制校徽、写校歌,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一训三风),形成学校文化主题。白土小学深入诠释“知昨天、行今天、追明天”的校训内涵:回顾昨天,不忘昨天,总结经验,明白过去的得与失;把握今天,珍惜当下,比昨天做的更好,为明天无憾;谋划明天,展望未来,为今天的行动加油。八一希望小学的“阳光教育”、桃园小学的“经典诵读”、天明小学的“红色教育”、花宝小学的“快乐教育”、联观小学的“礼仪教育”等文化主题无不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时时提醒广大师生为奋斗目标而努力。 

形成制度文化,促进良好“三风”形成。学校围绕观念文化,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考核办法。联观小学围绕“明理、求真”的校训和礼仪文化主题,制定了礼仪教育实施方案、礼仪常规一日评价细则、礼仪教育考核办法等,对学生进行“日记载周评价月考核学期总结”的评价模式,每学期评比“礼仪星、助人星、小孝星”。同时在学生中建立大队部、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开发课程文化,德育教育入脑入心。各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学校文化校本教材,并纳入地方课程予以实施。城关四中编写的《养成教育》读本,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健身习惯和学习习惯。八一希望小学结合近5年来学校打造阳光教育的做法,形成“阳光管理、阳光教师团队、阳光课堂、阳光艺术、阳光体育、阳光后勤”等6个篇章的《阳光教育》校本课程读本。天明小学的《红色教育读本》涉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三个方面,突显“红色传承、绿色浸润”的办学理念。

打造环境文化,创设育人氛围。各校利用教学楼、操场、大门、廊柱、走道、墙壁等阵地充分予以文化布置,对“一训三风”和文化主题进行阐释。围绕文化主题进行物质和精神阵地的全面打造,或励志名言、人物画像、物品摆放,或考核细则、师生风采,无不潜移默化地激励广大师生乐观向上。花宝小学将快乐教育理念融入教学楼、操场、大门、绿化带等各个角落,班级文化、楼道文化、办公室文化处处形成快乐育人氛围;八一希望小学门口矗立阳光特色的校牌和校徽,利用操场一角建阳光廊,展示出阳光学校、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风采。在操场四周做阳关绿化带,给人阳光向上的启示。在围墙四周雕刻阳光体育图案,提醒广大师生健身、运动、快乐。

开展实践活动,形成行为文化。结合文化主题,开展艺术节、运动会、励志报告会、志愿者活动;结合教师节、父亲节、清明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演讲、征文、回家感恩父母、在校感恩老师等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结合文明创建开展“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等体验性实践活动系列活动;开展志愿清扫街道、烈士扫墓、去敬老院尽孝等社会实践活动;举行师生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才艺展示、演讲比赛等,或评比优胜者,或利用橱窗予以展示,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让德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