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余永美协”药房曾享誉川陕鄂-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房县“余永美协”药房曾享誉川陕鄂


作者: 来源:十堰晚报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30日

后人根据记忆请人绘制出了“余永美协”老药房的原貌。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张贞林 图/记者 刘成臣

在房县西关街中关,有一处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老房子,临街的一面已改建成砖混楼,后院还保留了几间老房子,现已破败不堪。清光绪二十年(1894),房县中医大家余正德购得此房,将自己的招牌“余永美协”药房做大,一度享誉川陕鄂,留下许多传奇故事……

500年老宅,当年富庶豪华依稀可见

房县老西关全长7华里,从西向东分为小西关、中西关、下西关。老西关过去是一条古盐道,为通川入陕必经之路,后逐渐成为一个繁华的商埠,当年还建有两道城门关口和两处“大栅栏”门,设点收税。到民国初期,这条街商铺林立,生意兴隆。

“余永美协”老药房位于房县中西关,曾享誉川陕鄂。如今,老药房虽不存在了,其后人为纪念祖上的荣光,在临街盖的砖混楼上还留有“余永美协”的铺号。

走进院内,只见一对石门墩和一对小小的石狮子放置在墙角,似乎在诉说老房子的沧桑。这座原本七进雕梁画栋的砖木结构老房子,现只剩下两进,有两个天井院,两边厢房已陈朽不堪,后面被一堵高墙隔断,墙后做了天明小学的场地。现存的房屋虽老旧破败,但仍见阁楼阔绰,威仪严谨,雕镂图案依稀可辨,显示着当年的富庶豪华。

今年69岁的余策星是“余永美协”大药房创始人余正德的第四代孙,对于“余永美协”的历史如数家珍。他说,这座宅子是光绪二十年(1894),其祖上从房县知名书画家袁肇岳手上买下的。当时,袁肇岳在上海置下家产,想卖掉原宅,举家迁沪。因这座宅子位居房县西关闹市,且屋宇高大宽敞,又临街有铺面,对后来发迹的余正德来讲,确属发展生意的难得之所。所以,他便托人说合,以40亩水田的价格将其买下。

余策星说,这座宅子据考证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袁肇岳祖上做官有功,朝廷赐给袁家银两和一张图纸让其建房。“当时他们祖上带着这笔钱回到房县,按图纸在县城西关和袁氏老家汪家河各盖一处,是七进带东西跨院的四合院房子,门前有旗杆、拴马桩、两道雕花石。后来,汪家河的房子被水库淹没。”

逃难他乡改行学医,25岁就开铺立号

“余永美协”药房创始人余正德第四代孙余策星展示先人照片。

“我祖上是十堰黄龙镇人,逃难到房县安家落户。”余策星介绍,根据家谱记载,余正德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少时家境贫寒,目不识丁。16岁时,他只身到房县谋生,先在西关黄家学织布,报酬是每月一匹土布,3年时间共积存土布36匹,生活渐趋安定。

“一次偶然的机会,余正德结识了老西关的名医徐永信。”余策星介绍,徐永信见余正德忠厚老实,逗人喜爱,便收他为徒。“余正德就在徐家药店学会了切、铡、炮制中药的方法,并喜欢上了这个职业。”

余正德不甘心只当一个制药的学徒,他想当一名看病医生。目不识丁的他拜徐家请的一位姓黄的老先生为师学认字。由于勤奋好学,不久他便掌握了党参、黄连等上千种药名的写法和用法。

细心的余正德还将徐永信开的汤头处方牢记于心,挤出时间学习《本草纲目》、《验方选集》等医药典籍。徐永信见余正德是个学医的苗子,就手把手教他医术。在药店当伙计5年后,余正德就当上“徐善堂”的坐堂医生。那一年,余正德才25岁,一时名声大噪。

不久,徐永信因事他迁,便将药铺作价售与余正德。余正德接手后,如鱼得水,于光绪十一年(1885)三月另立字号,挂出自己的招牌“余永美协”。

余正德在经营上以信誉取胜,不掺杂使假,顾客往来不绝。他广行慈善之事,采取“穷人看病,富人出钱”的方法来弥补药房亏损。针对房县药材多的特点,他大量收购药材和黑、白木耳等山货对外出售,又从外地购回洋布、洋火、洋油等贩卖。不到3年,余正德积聚了一定的财富,置下田产50亩,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富户。

积德行善,被授予“勇于为善”金匾

“余永美协”老药房坐落在房县西关街上。

光绪二十年(1894)买下西关闹市的袁家宅子后, 余正德马上修葺一新,竖起“余永美协”招牌。该店配制的“天王补心丹”、“雷击散”、“八宝珍珠散”、“观音救苦膏”等中药价廉质优,致四方游医和两竹(竹山、竹溪)、川、陕跑药帮生意的慕名而来。 他还手录一本《临床效应》传世。

“余正德生意越做越大,凭着良好的社会信誉发行‘铺票’(即加盖有‘余永美协’铺号和余正德私印的银票)在市场使用。‘余永美协’药房鼎盛时拥有学徒32名,坐堂看病医生多达7人。”

余正德还大兴慈善事业。他在家中西跨院正厅挂起“福善堂”的牌子,凡南来北往的乞丐均可在此得到施舍。遇有春荒或水、旱天灾时,余正德当街设场施粥,以解民饥。故时人称“余永美协”为积善人家,称余正德为“余善人”。

民国五年7月12日,四川土匪贺老九率1000余人进驻房县县城(据1991年版《房县志》),限官民3天内拿出1万大洋劳军,否则放火烧遍全城。余正德慷慨解囊,给贺送去950块现洋,恳宽限期。次年,“奉鄂军”一部在房县与贺部火拼,贺部不支,仓皇而逃。事后,全城无论贫富均感余正德大义捐款,解救民困,于是层层荐请上司旌表其德。民国八年,由襄阳府派员送余正德“勇于为善”金匾一块。

由此,余正德之善望重于房陵,他育有六女二男,均请私塾教授,长子名鹤仙,次子名文仙,均承祖业。余正德辞世后,兄弟二人各铺字号仍沿用“余永美协”直到房县解放后。

人才辈出,走出一批贤达志士

余策星说,“余永美协”的几代人,人才辈出,好行善事,在地方颇有声望。“爷爷余延龄是‘余永美协’的第二代传人,民国三十年担任县财政委员时,把自家积蓄拿出来赈灾,受到社会好评。一生好诗词的他,著有集子《养气诗斋》,其内容多涉及房陵风物和治家修身。”

“父辈是锦字辈,二伯余锦辉参加黄埔军校第八分校学习,改名余明生,结业后加入地方维护治安。父亲余锦云,1948年5月参加解放军南下,在武汉市总工会搞宣传。”余策星介绍,影响最大的是大姑余锦蓉,也就是余林。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西关二完小教书的她受雷天明影响,积极投入抗日宣传工作, 并于1939年经雷天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5月,雷天明与余林喜结连理。2014年1月9日,余林逝世,享年91岁。

“姑父雷天明是房县首任县委书记,1947年被国民党政府秘密杀害,时年31岁。后来,为了纪念雷天明,在西关天明小学旁建有雷天明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就是余氏祖宅的一部分。”余策星说。

余策星介绍,四爹余锦春在房县解放后,参加了工商业联合会,并担任副主任职务,后到房县大山区九道梁当医生20年。五爹余锦成在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军,抗美援朝胜利后被授予少尉军衔,参加了鹰厦铁路的建设。七爹余锦寿考上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跟随李四光在祖国的大西北寻找石油。

记者在《余氏家谱》中看到,余氏家训是“德必光大贤必名,功必维国福必润,文必精专品必修,道必相傅信必存。治必勤俭家必和。孝必敦诚友必亲,赌必惩戒惰必克,迁必殷实业必兴。”正是遵循这样的家训,“余永美协”人一直兴旺发达,后人中有不少社会贤达志士。

对于旧时繁华的西关街,房县已经启动西关老街修复工程——“西关印象”,修复后将成为集休闲、旅游、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十堰最大老街,当年的老字号“余永美协”将可能再现。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