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张侠
2015年以来,在全县精准扶贫“四双”帮扶行动如火如荼开展的浪潮中,县水务局驻村干部对土城镇穿山堰村、土城镇花楼门村、大木厂镇五谷庙村、野人谷镇谭家湾村开展全方位“四双”帮扶,在田间地头、在百姓家中处处留下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闪光足迹。
不畏艰苦,“驻”得下,
走遍山村访民情
“你们家里有几口人?几名劳动力?种着几亩地?收入多少?”这些问题,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每到一户农家都要问一遍。
自结对帮扶以来,水务局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工作在村。白天,走村入户,收集了解户情信息;晚上,与村干部一起挑灯加班,及时整理村情民情等走访资料。
“花楼门村小区建设要加紧,承诺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要尽快去建档……”每当细数“帮扶清单”,分管驻村帮扶工作的杨元钦如数家珍。
扑下身子,助的好,
村容旧貌换新颜
“最新政策,贫困户建房面积人平25平方米,建设规模不能超标。”在花楼门村委会接待室,水务局驻花楼门村第一书记许明辉耐心向前来办事的贫困户讲解。“实在是太忙了,我们花楼门村要新建7个小区和一个安置点,为了村里建设、为了贫困户能住上新房子,我们驻村干部累点儿也是值得的。”
花楼门村人居分散,交通不便,生产耕作条件差,群众“看病难、行路难、上学难、致富难、耕作难”等五难问题普遍存在。
2016年,县委、县政府、土城镇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该村精准脱贫的头号工程,工作队及村“两委”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搬迁实施方案,规划建设7个搬迁小区和1个集中安置点。工作队还协调帮扶建设资金,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处,解决了277户、1036人吃水困难问题;抢抓精准扶贫政策机遇,充实村级阅览室,改善户外休闲场所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在外地务工,离开家才一年多,回来觉得村里像换了个地方似的。”花楼门村外出务工的村民小柯近日回到家,感慨地说道。
因户施策,出实招,
提振贫困户脱贫信心
“今年我也算是有‘组织’的人了,村里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发展糯稻生产,我第一个报名加入合作社,还当上了小队长。”穿山堰村刘光群高兴地说。
近年来,穿山堰村一直没有主导产业,大量农民外出务工。通过前期走访调查,工作队决定支持该村发展糯稻生产。
经过工作队中间协调,采取“村两委+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挥村“两委”和专业合作社的“联结”作用,把贫困户挂靠、联结到合作社里,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农户与市场对接起来,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和贫困户增收。
“扶持资金有保障,管理技术有保障,利润分红有保障,有了这三重保障,我们贫困户脱贫致富就更有保障咯。”谈到农业合作社,刘光群充满了自信。通过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糯稻生产基地,使村里流转土地200多亩,贫困户以土地、产业扶贫资金入股获得分红。
在工作队的带动和鼓励下,穿山堰村有12户发展牛、羊养殖52头,13户养殖鸡鸭2800多只、8户养殖生猪60头。花楼门村工作队指导贫困户发展牲猪养殖86头、土鸡1800只、牛46头、羊161只,烟叶种植150亩,积极协调产业申请贷款36户,贷款金额总计205万元。谭家湾村利用自然、旅游、交通等资源优势,发展土蜂养殖30户、360箱,为脱贫增收奠定了基础。
精准扶贫,水利先行。黄土地的路上有水利人的身影,贫困户的家中有他们的真情,脚步从未停歇,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