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房县生态景观工程-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图文)房县生态景观工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到房县不去看生态景观示范走廊,是一大遗憾;一看便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房县县委、县政府在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圈办等省直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抢抓省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机遇,坚持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高速路拆迁、发展生态经济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着力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的武当山至神农架路房县段,打造融特色民居、生态观光、民俗文化、便捷交通于一体的“十村百里万户”生态景观示范走廊。2009年底以来,已建成一批以桥上、杜川、土城、穿山堰等村为代表的具有房县特色的生态景观示范村。
  生态景观示范走廊是怎样建的?
  工程进展
  民居改造工程快速推进。武神路房县南段城关镇三海至野人谷镇三座庵村公路沿线10个行政村,已完成可视范围内民居改造1437户,建成特色农家乐69家。
  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自土城镇马蹄山村到野人谷镇三座庵村与神农架交界公路沿线生活垃圾、文化“垃圾”清理完毕;沿线可视范围内乱搭乱建临时建筑、废弃房屋拆除和猪栏厕所后靠工作进展迅速;8个隧道、谭家湾水库重新命名;新建垃圾池139个、购置垃圾房5个、垃圾收集桶80个。
  植树造景工程全面完成。武神路南段两侧50米范围内荒山造林、坡耕地和灌丛地完成造林、补植1825亩;涉及建设小班34个,共栽植塔柏、侧柏、女贞、桂花、香樟等大规格苗木5万余株;裸露墓地植树全部完成,墓前植树4万株;野人寨林业景观示范点建设全面完工。
  旅游标识标牌设置到位。自穿山堰村到三座庵村与神农架边境共设置旅游标识标牌15块、旅游公益广告牌2块。完成野人谷上谷口、野人洞景区入口处旅游导览图设计、选址工作。境内沿线过时口号、不雅广告全部清除。沿线交通标识标牌设置工作全面完成。
  野人谷服务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建野人谷服务区为省环“一江两山”生态景观工程中期建设任务。房县县委县政府提早谋划,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对服务区进行规划设计,已完成征地拆迁、土地报批及服务区交通标识牌、导览图、大型广告牌、规划效果图设计,并通过省交通厅专家评审。服务区主体建筑已完工。
  主要做法
  坚持“四个结合”,在工作理念上动脑筋。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该县按照新农村村庄建设整体规划,在不大拆大建的原则下,以房屋正立面改造为主,力求用较少的投入达到最佳改造效果;通过综合整治“四乱”(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堆乱放、乱牵乱挂),达到“四化”(房屋外观整齐亮化、屋前道路统一硬化、房屋四周绿化美化、房前屋后环境净化)效果。二是与高速路拆迁工作相结合。对武神路沿线拆迁户,在安置小区和安置点建设上,着力将安置区建成高标准、高规格的生态景观式的居民安置示范点,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发挥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改造升级公路沿线农家乐、农家旅馆、特色农产品购物街,打造风景独特、韵味浓厚、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民俗文化村;结合商贸流通发展,将农村新网工程、通村客运等同规划、同实施,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四是与发展生态经济相结合。通过山体水体修复、人工造林、封禁治理、推广节能灶、以电代燃、兴建沼气池,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一批无公害蔬菜等无污染绿色食品及名、特、优产品,实现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
  坚持“四个融入”,在规划设计上显特色。该县牢固树立“生态旅游经济是万年经济”的发展理念,按照“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山水园林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总体思路,充分将房县的地域、文化、历史、生态等元素融入民居改造、环境整治、林业景观、标识标牌设置之中。一是融入地域元素。按照民居改造要求进行控制性规划,实行外观样式、设计标准、建筑风格“三个统一”,利用唐朝时期宫廷建筑的白墙面、小青瓦、涤红柱、坡屋顶等建筑元素,结合房县传统民居的三开间、坡屋面、小青瓦等建筑风格,以此为规划基调和设计首选,形成“将建筑融入山水之间,让历史再现建筑之中”的设计理念,最终确立了以“青瓦、白墙、红架、坡面、木窗”为主要特征的房县民居风格。二是融入文化元素。博大精深的房陵文化为规划设计提供了想象空间,他们融入野人文化,在野人谷镇野人谷口、野人洞旁设计了大型野人浮雕,对沿线隧道、山峰、水体进行了命名;融入奇石文化,应用神农奇石,就地选材,对沿线道路、河流、村庄进行了命名。三是融入历史元素。在城关镇城北设计了文庙、诗经文化园,土城镇两河口设计了尹吉甫塑像;在城关镇西河设计了“小唐城”、城东设计了帝苑温泉。四是融入生态元素。结合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了樱桃园、桃花园、枇杷园;结合旅游发展,规划设计了野生植物园、珍稀动物园;结合环境绿化,规划设计了路旁树、村庄树、院落树。
  坚持“四个依靠”,在宣传发动上下功夫。一是依靠媒体宣传,用舆论鼓动。该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生态景观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搞好生态景观工程建设的自觉性,营造出了社会关心、施工队热心、群众放心、干部齐心的浓厚氛围。二是依靠优惠政策,用机制推动。研究制定了武神路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优惠政策,对特色民居改造的农户,按照工程量的大小,分别给予5000—20000元的奖励;对投资建设农家乐的农户,开展亮化房间、规范经营、农家乐评星工作,达到五星级标准的给予10000元奖励;对植树造林、荒山造林的经营主体,争取林业贴息或低息贷款项目。三是依靠群众参与,用热情打动。该县先后召开沿线乡镇干部大会和村班子动员会、群众代表大会,宣传生态景观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优惠政策,并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生态景观工程建设之中。四是依靠典型示范,用榜样带动。按照统筹规划、试点示范、稳步推进、辐射带动的原则,首先在挂榜岩、杜川、野人寨三个自然院进行特色民居改造试点,然后逐步推广到沿线各村。加大村居绿化力度,配备必要的环卫设施,建设必备的垃圾填埋场,从根本上改善了人居环境。
坚持“四个一点”,在资金筹措上打主意。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涉及面广、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此,房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在资金筹措上想办法、打主意,努力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向上争取一点。向省发改委、省圈办、交通厅、林业厅、环保厅、省旅游局争取资金1000万元,用于民居改造、林业景观工程、环保工程和交通、旅游标识标牌设置工程。二是地方补助一点。在县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整合资金近千万元,重点保证对武神路沿线特色民居改造的投入。三是部门支持一点。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努力提高部门参与生态景观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部门帮扶资金180万元,实施重点倾斜,强力推动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四是群众自筹一点。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受益群众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引导其承担相应的投资、投劳责任,集全民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武神路沿线的整体形象。
  坚持“四个到位”,在齐抓共建上见实效。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发改、财政、林业、建设、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生态景观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划编制、联络协调和督查指导,县委书记张歌莺、县长沈明云多次进行现场办公,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职责到位。明确了相关部门具体分工、工作职责、各时段主要工作任务及工作完成时限,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亲自负责,迅速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分头行动,各负其责,确保了各项工作快速推进。三是督办到位。县政府根据沿线乡镇、县直各部门承担的建设任务,一周一督办,累计督办检查19次,召开督办会32次,下发督查整改通报11期,确保了生态景观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四是考核奖惩到位。把武神路生态景观工程建设纳入沿线乡镇及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加大权重,从严考核,确保景观工程建设出实绩、见实效。
  房县县委书记张歌莺、县长沈明云高兴地说:生态景观示范走廊已成了房县对外展示形象的新名片,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的新亮点。房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武神路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曹明权则说:这才是开始,提升之后的生态景观工程将更加完美、更加亮丽!他用“喜看房县满眼春”诗意般的句子来形容未来千里房县的生态文化旅游。
喜哉!生态房县、文化房县、未来的旅游强县!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