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各自走进自己的帮扶对象家中,与帮扶户话“农事”、拉“家常”,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主要收入来源、遇到的实际困难等,认真分析致贫原因,了解他们的脱贫意愿,为他们讲政策、想办法、谋出路、定规划。各帮扶责任人今后将加强与帮扶对象的联系,依据他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和脱贫意愿,从产销信息、种养殖技术、政策等方面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帮助,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帮扶对象全部脱贫。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农业局按照县委县政府产业扶贫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结合帮扶村——窑淮镇西沟村、化鱼河村和旱粮场实际,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和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选配12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干部组建3支精准扶贫工作队,从人力上为扶贫工作提供保障。局党委先后8次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主要领导先后5次到西沟村现场办公,调研和指导精准扶贫工作, 解决项目和资金难题。
二是调查摸底到位。县农业局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多次深入3个帮扶村,通过走村入户,调查摸底,对帮扶的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进行走访调查,结合各户实际逐户制定了脱贫规划。
三是建档立卡到位。严格按照“八进八不进”和“五看五定”的工作要求,紧扣时间节点,全面完成贫困户的识别、建档和立卡工作。
四是结对帮扶到位。采取“领导干部一帮二”、“普通职工一帮一”的方式对应帮扶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到村到户1次,达到不脱贫不收队,形成“一对一”式扶贫模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五是工作落实到位。驻村工作队立足帮扶村实际,与村两委一道制定扶贫规划和措施,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的各项要求,确保包村扶贫见变化、有实效。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从以茶叶和药材等为主的种植业,以养鸡、养猪、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以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智力扶贫等方面进行“精准”扶持,帮助贫困户建设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和养鸡、养猪、养牛等养殖基地,组织贫困户开展培训,增强农户发展信心,提升农户自我脱贫能力,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2015年,农业局投入帮扶资金10余万元,帮助西沟村维修硬化渠道1200米,硬化通村公路1.5公里,硬化户院路0.7公里,修建漫水桥及拦河坝7座,扶持贫困户新建茶叶基地200亩,改造老茶园300亩,扶持养殖大户10户,实施危旧房改造32户,有25户93人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