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月饼-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月亮与月饼


作者:任高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7日
在中国,人们赋予了月亮特殊的内涵。国人都喜欢月亮,珍爱月亮,感恩月亮,因此派生出一个只有中国人才有的中秋节。由于对月亮情有独钟,把月亮美称谓“玉兔”、“婵娟”“金轮”、“玉盘”、“玉块”、“金盏”……。因为月亮太美了,简直成了美女的代名词,因此形容美女是“闭月羞花”,是“花容月貌”。有人觉得月亮美的伸手捻时,它是碎的;美的睁眼看时,它是透明的。“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因此月亮演绎出很多神话、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等,特别是中国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在秋季中间,在八月中间,圆满的象一个句号。结束了一年四季中最好的时光,往后  就进入了肃杀的晚秋,凛冽的寒冬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月夕等,是我国人民比较讲究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一个最富人情味,最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月是家人团聚的象征,具有寄托离人思乡怀亲的特定意象。这天夜里,天上一轮银月如盘,大地洒满银辉,树影婆娑,清风阵阵,桂香四溢,一家人团聚围坐院中,喝米酒、尝月饼、吃水果、赏月亮,其乐融融,如痴如醉,简直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仿佛人也飞升到广寒宫。那月光粼粼如水,柔和娇丽,不炽烈,不耀眼,谁也不认为那光明是太阳反射的,只认为那缕缕清光是它自身独有的,直视那月亮泻下清辉,亲近可人,像慈母温暖的目光,给人以特别纯静的感觉,提升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心胸。
  中秋这天夜里,好像月亮姑娘下到人间,与大家对话、谈心、抚慰、引发众生浮想联翩。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下让人生出无限思绪。那漂泊异乡的游子,看看月亮,吟出了“举目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佳句;感时伤怀的人,看看月亮发出了“古人曾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喟叹;心情闲适的墨客,看看月亮留下了“银色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画面。还有才子佳人以月为媒,称月亮为“月老”,传递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秘笺。
  月亮最容易激发文人学士的创作灵感,一部唐诗宋词,处处有月,月有诗意,词有月意,写出了月亮文化。千百年来留下的月亮诗篇及佳句,至今都还鲜活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是李白写月亮横空出世的气魄;“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这是温庭筠在怀念远方的爱侣;“夜夜相思,伤心明月凭栏杆”,这是多情词人韦庄受伤的心在滴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惦念战乱中失去的家人。还有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的思绪在中秋月夜,也是放纵奔流,跌宕起伏。所以从古到今,很多文人身上都沐浴着月亮的光辉,他们与月亮的情缘难解难分。失意时想到月亮,得意时也想到月亮,忧也是月亮,悲也是月亮,喜也是月亮,把个月亮侍弄得如同亲人一样。
  快到中秋月圆时,又闻到月饼香,饼因月而甜,月因饼而亮。这月饼还真是因月而衍生的。月饼作为一种中秋食品,究竟起于何时?上可追溯到殷周时期,那时江浙一带就有边薄心厚的太师饼,到了汉代又有胡桃仁为馅的胡饼,直到唐代,才有“月饼”的名称。据载,有一年中秋之夜,唐明皇与杨贵妃赏月,贵妃仰望皎皎明月,心潮澎湃,而唐明皇见景,觉胡饼称谓不雅,随改叫“月饼”。从此月饼名称在民间传开。后到南宋时,周密在《武林归事蒸作从食》中,第一次才有月饼的正式文字记载。
  月饼流传到如今,不下千百种,品种繁杂,花样特多。每到中秋节前夕,大小副食门店,商场超市,月饼是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素的荤的,甜的咸的,有瓜果馅的,也有花卉馅的,应有尽有,门类齐全。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赏月、吃月饼,一代又一代人老了,走了,可月亮呢,照样太空高悬,清辉不减,而月亮就是不老,容颜不改。
今夜月明,祝福天下人幸福安康。 

上一篇:望江南—西河

下一篇:中秋情思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