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民歌-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房县民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5日

《诗经》里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代表两千五百年前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创造,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数最多的是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歌”,这情形古今并无二致。在房县民歌的搜集挖整中,比较多的是“姐儿歌”。《诗经》·《召南·野有死麇》,此诗写丛林里一个猎人,以“古人婚礼纳征,用鹿皮为贽”,将猎获的野兽馈赠女方,女方接受了,便也允诺了爱情。文化馆员杨才德在房县民歌搜集中,上龛乡传唱有一首古时打猎赶仗的民歌《打一个呱呱鸡》,歌词是:“肩扛一杆铳(啊),手提个火鸡公(啊),引一个黄狗娃(啊),呜呜!唆唆!光光光!廷通!打一个呱呱鸡(哟)。大姐(哟)住(呀)在半(罗)山里,找一个丈(啊)夫打枪的(哟),丈夫(啊)在对门炮(啊)号响(啊),姐在(哟)屋(哇)里笑眯(啊)眯(哟)……今晚上(啊)又(啊)有宵夜的(哟)……”这首民歌与《诗经》·《召南·野有死麇》,都有以猎物馈赠表达婚姻之俗。
    在房县人们不仅唱《诗经》民歌,还用《诗经》里的《蓼莪》民歌来哀悼已去世的父母。居住在门古寺镇门古村一组今年80岁的退休教师王天朋说,他至今记得,在自己小时候,家里的长辈过世,晚辈们就会请两名《诗经》童子念“蓼莪”一文作为祭文,念唱:“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长我育我,拊我畜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冈极……”以表示对父母生育自己、不辞千辛万苦养育之恩的怀念、哀悼之意。诗歌童子音调哀伤,表情沉痛,让来凭吊的人莫不感到悲伤、流泪。
    在房县民歌中一些“待尸歌”中也有不少关于《诗经》诗词的句子。房县桥上乡西坪村一组村民任盛志告诉记者,他所搜集的民歌中,传唱汉民族创世史的长篇《黑暗传》和《盘根歌》里也有《诗经》中的有关歌词。
    据清同治版《房县志》载:“周文王化行江汉,是为召南。”房县自古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习俗,在清同治版《房县志》卷十一中有关于风俗的记载:“防渚多山林,少原隰,厥民刀耕火种,厥性刚烈躁急。厥声近秦,厥歌好楚……”、“立春,农夫击社鼓,呜大锣,唱秧歌数阕”、“婚姻……鼓吹及媒妁……”、“中秋节……又有摸秋之戏,人人家蔬圃摘瓜抱归,鼓乐送至亲友家……”、“冬至日……演戏……”、“除夕……炙炭满屋,或添香,或放爆,或歌吹……”、“元宵,作灯神前墓道及门庭井灶……有龙、虎、狮、麟、车船、竹马、软索、节节高、鳌山等灯,自初十日起,结彩张筵,灯影与星月交辉,爆声与歌管竞沸,至二十后,乃罢。”多少年来,房陵传统民间文化尤其是民歌一直世代相传。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