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陵文化-今日房县网-- 房县门户
  • 新闻热线:0719-3231616

房陵文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
    房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房县古为梁州城,西周以前为彭部落方国。春秋为防渚,属麇、庸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东汉末为房陵郡治,改属荆州。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郡,房陵为新城郡治台。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改属梁州。南北朝时迭有变更。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光迁郡治。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为房陵郡。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省房陵县入房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2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房县改属郧阳府。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房县是革命老苏区。1931年夏,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 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
    
房陵之名来源之二:
  来源于三皇五帝尧帝的儿子丹朱,丹朱流放在房子国,生了一个儿子命名为“陵”,房陵因此得名,又是尧帝孙子的名字。
  房县位于鄂西北山区,是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之一。据史料记载,自后有14位失宠的帝王将相和上万名达官显贵被流放这里,遗留下深厚的流放文化、诗经文化、巴楚文化。
  战国七雄赵王迁,赵国被秦国灭了,赵王迁被流放在房县
  北周恭帝柴宗训,北周被宋朝灭了以后,柴宗训被流放在房县
  北汉皇帝刘继元,被宋朝灭亡以后皇帝被流放在房县
  尧帝之子丹朱被舜帝流放在房陵
  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流放在房县,后来又回到长安做皇帝
  张敖,是汉高祖刘邦的女婿,被流放在房县
  汉武帝之孙刘勃被流放房县
  吕不韦、嫪毐4000余家流放房陵。   
  嫪毐,是战国末年秦国宦官,因太后宠幸,权势很大,门下有食客千余人,家僮数千人,秦王政8年(公元前239年)封长信候,以山阳和河西、太原两郡为封地。嫪毐与太后私混,生二子,为让儿子篡位,嫪毐、吕不韦与太后密谋发动政变。公元前238年4月,秦王政21 岁,按秦国制度需举行加冕典礼,这时,吕不韦、嫪毐以太后之印,召各郡兵卒进宫谋反。秦王政对吕不韦和嫪毐的举动早有察觉,并先下手,派兵捉拿叛军,嫪毐见事已败露,不甘坐毙,退守咸阳。秦王政杀死嫪毐的两个私生子后,将皇太后打入冷宫,罢免了吕不韦的官职,重用李斯等文武良才,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打咸阳,斩首数百,嫪毐败逃,秦王下令全国范围内悬赏捉拿嫪毐,不久嫪毐被捕,受车裂极刑,与吕不韦、嫪毐有关的亲属、家门、亲戚、朋友千余家一万四千余人全部流放房陵。终身不能做官。古时候一次流放一万四千余人,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房遗爱房遗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乘龙快婿,宰相房玄龄之子,唐太宗治国有方,但管家不严,他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淫乱成性,招房遗爱为附马后,仍然奢縻淫乱,与寺庙辨机和尚长期通奸。每次进寺观与和尚私交时,公主事先安排两名漂亮宫女陪伴房遗爱。消息传出,唐太宗大怒,下旨杀死与公主私奸的和尚和奴婢,灭其九族,唐太宗病故后公主无哀容。公元650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避人嫌,封房遗爱为房州刺史,高阳公主随房遗爱到房州。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被流放房州地位下降,十分气恼。公元653年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在房州举兵谋反,唐高宗派兵入房州杀死房遗爱及其党羽,赐高阳公主自尽。
    李忠是唐高宗李治的长子,被贬为房州刺史。
    赵廷美,宋太祖之地赵廷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弟,原名赵光美。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灭周建宋,当了皇帝,封赵廷美为元尹。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赵匡胤病殁,晋王赵光义即位,称宋太宗,封赵廷美为齐王,开封尹,其子女封为皇子皇女。公元979年2月,太宗伐汉,由赵廷美掌管军务。冬十月,论平汉功劳,进封赵廷美为秦王。公元981年,紫禹锡、赵容、杨守一等臣,密告秦王有篡权谋反之心,太宗问计于开国元老赵普,赵普说:“愿备枢轴,以察奸变”。经过周密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赵廷美的确有谋反之心。太宗遂罢免赵廷美开封尹职,降为西京留守,赐裘衣、犀带、绢万疋、银万两,以安其心。开封府李符说:“廷美既有篡位之心,是用钱买不回来的,久留京师必留后患,应远涉他乡,以防其变”。太宗降廷美为涪陵县公,安置房州,其妻楚国夫人张氏削去国封,随君入房州。983年10月,秦王赵廷美和夫人张氏赴房州,次年10月卒死,年38岁。太宗念兄弟之情,追封赵廷美为涪王,厚葬房州,其子德恭、德隆封为房州刺史,998年真宗继位后追封廷美为秦王,其妻张氏为楚国夫人。
  流放是一种苦难的历史,它背后所隐藏的偏僻、荒凉和封闭,也给房县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招商引资带来了一些不便。据县招商局的一位干部介绍,曾不只一位外地客商在听说房县是流放地后打了“退堂鼓”。因此有人说,还是离流放文化远点好。但房县的决策层却认为:只要能巧妙的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就能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为此,该县提出了打“流放文化”牌的构想。邀请史学家和旅游专家前来考察采风,梳理“流放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唐中宗李显被贬房县封为庐陵王等史实,开发包装的“庐陵王”皇酒,绿茶、山野菜、木耳等产品进入省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利用周宣王朝中太师、《诗经》的主要采集人尹吉甫流放房县时曾呆过的宝堂寺等历史遗址,开发“帝王流放生活探秘”和“流放文化考察”旅游,推出了12条旅游专线,形成了80多个景点,年接待旅游客达19.5万人次。利用帝王将相流放中流传下来的风情民俗开办的“农家乐”、“风情园”已达到300多家,使100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力实现了再就业。
   
房县名人之尹吉甫
      尹吉甫(生卒年不详),房县人。周宣王辅佐大臣,是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诗人。率军反攻猃狁,屡立功勋。曾作《诗经·大雅·烝民》、《大雅·崧高》、《大雅·江汉》、《大雅·韩奕》等。死后葬于房县青峰,今碑文尚存。

房陵文化圈
  “房陵文化圈”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著特点:蕴藏量大,形式多样,积淀深厚,层次分明,特色鲜明,传承自觉。
  其一,“房陵文化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西周诗经文化、流放文化、巴楚文化、秦楚边缘文化、汉水文化、神农文化、武当道教文化和野人传说等,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
  其二,“楚调、巴音、秦韵”的风格鲜明,是中西部地区古文化沉积带学说最北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点。
  其三,流传在“圈内”特别是房县民间的民歌种类多、腔调多、内容丰富,不仅有反映当地风土民情、生产生活、恋爱婚姻的民歌,还有传唱《四书五经》、《增广贤文》、《三字经》、《诗经》的民歌及长篇叙事民歌。 
  房县是全国著名的“木耳之乡”、 “黄酒之乡”,大宗骨干土特产品千余种,代表世界消费潮流的绿色产品50余种,黑木耳、香菇、黄酒、天麻、板栗、核桃、山野菜、绞股蓝等, 皆以其品质卓越、纯天然无污染而驰名中外。特别是黑木耳、香菇、黄酒为房县千年历史特产,早在隋唐时期已作为钦点贡品而誉满京师。

【房县融媒体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房县融媒、今日房县”、“来源:今日房县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房县融媒体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今日房县)”XXX(非房县融媒体中心)”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
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719-3231616

主办:中共房县县委 房县人民政府 承办:房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17 编辑部:0719-3231616 投稿邮箱:fxxwzx@163.com 鄂ICP备10202578号 鄂公网安备42032502000105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今日房县微信公众号、今日房县报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