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总书记福建行的一个关键词
“改革”二字,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福建考察调研的一个关键词。
就在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时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7年多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考察调研改革情况,具有深意。
孕育于实践的改革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改革思想从哪里来?如何回答一系列重大改革问题?
结合这次考察调研,在时间的轴向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是在长期改革实践中应运而生的。
从1985年到2002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他推动福州国有企业改革;11次深入三明调研,为当地改革指明方向;推进简政放权,呼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亲自主导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大胆去闯去试”等许多当年改革的“解题”思路,与时俱进,仍然指导着今天改革发展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调研,除了林权制度改革,还涉及一项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案例——三明医改。
这一受到世界卫生组织青睐的改革,挑战的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从整顿虚高药价、过度诊疗开始,这场剑指“看病难、看病贵”的改革,为啃下医改“硬骨头”进行了有效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深改组(委)会议上听取三明医改经验汇报,强调“要注意推广”。
从“星火”到“燎原”,“三医联动”“两票制”等举措,已上升为国家医改的顶层方案,在中国医改发展史上写下浓重一笔。